產品列表PRODUCTS LIST
在糖尿病研究領域,非肥胖糖尿病(NOD)小鼠模型是研究1型糖尿病發病機制及干預措施的黃金標準。然而,傳統檢測方法存在諸多局限,而低場核磁共振(LF-NMR)技術的出現,為這一領域帶來了革命性的突破。

低場核磁共振技術是一種基于原子核在磁場中共振原理的分析手段。與高場核磁共振相比,低場設備成本更低、操作更簡便,且能夠對活體動物進行無損、動態的監測。這一技術最初廣泛應用于食品科學和材料分析,近年來,隨著技術的進步,其應用已迅速擴展到生命科學領域,特別是在小動物模型的身體成分分析中展現出巨大潛力。
在NOD小鼠模型的研究中,低場核磁共振技術主要應用于身體成分的精準定量。與傳統僅監測血糖和體重的方法不同,LF-NMR能夠無創、快速地分離并量化小鼠體內的脂肪、瘦肉和自由流體含量。
這對于NOD模型至關重要,因為盡管小鼠本身“非肥胖",但其體內脂肪分布與浸潤、特別是胰腺周圍或內臟脂肪的細微變化,可能與免疫浸潤和β細胞功能障礙密切相關。研究人員可以利用LF-NMR長期、動態地追蹤同一只小鼠在糖尿病發病前、發病過程中以及接受治療后的身體成分變化,從而更清晰地揭示疾病進展與機體代謝改變的內在聯系,評估藥物對體成分的影響。
低場核磁共振技術的核心原理是氫原子核(質子)在恒定磁場和交變磁場下的弛豫行為。樣品(或活體小鼠)被置于一個均勻的永磁體中,體內的水、脂肪等分子中的氫原子核會被極化。當施加一個特定的射頻脈沖后,這些原子核吸收能量發生能級躍遷;脈沖停止后,它們會釋放能量并恢復到初始狀態,這個過程稱為“弛豫"。
弛豫時間(T1、T2)與氫原子所處環境的物理和化學狀態緊密相關。例如,脂肪中的氫質子與肌肉組織中的水質子具有截然不同的弛豫特性。LF-NMR設備通過檢測和分析這些弛豫信號的差異,即可精確計算出樣品中不同組分的含量,實現活體體成分的無損分析。
相比于傳統的檢測方法,低場核磁共振技術在NOD小鼠研究中展現出多重顯著優勢。
首先,它實現了無損與活體檢測。傳統方法如解剖和索氏提取法需要處死動物,無法進行縱向研究。而LF-NMR允許對同一只NOD小鼠從幼年到糖尿病發病進行全程追蹤,極大提高了數據的個體化價值和連續性,同時符合動物倫理的3R原則。
其次,它具有卓-越的定量準確性。傳統的體重測量僅能提供一個總質量,無法區分脂肪和瘦肉的增減。而LF-NMR可以精確到0.1克級別的脂肪和瘦肉質量變化,為研究能量代謝和藥物療效提供了前所-未有的精準數據。
第三,操作便捷且高效。一次小鼠體成分掃描通常僅需1-2分鐘,通量高,非常適合大規模的藥效篩選研究。相比之下,傳統的組織學分析或生化方法流程復雜、耗時漫長。
最后,它提供了獨特的洞察維度。通過監測身體成分的細微變化,LF-NMR可能發現疾病早期潛在的生物標志物,例如在血糖明顯升高之前,內臟脂肪的特定變化可能預示著免疫攻擊的啟動,為早期干預提供了新的時間窗口。
綜上所述,低場核磁共振技術憑借其無損、精準、高效的特點,正在成為非肥胖糖尿病小鼠模型研究中不可-或缺的強大工具。它不僅克服了傳統方法的局限性,更通過提供深層、動態的體成分數據,極大地推動了對1型糖尿病病理機制的深入理解和新型治療策略的開發。這一技術的融合應用,標志著糖尿病研究正邁向一個更加精準和人性化的新階段。